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2.1 长大线形交通基础设施应急抢修与快速保通技术课题中期检查、项目中期预验收会议

作者:访问量:发布时间:2025/05/19 13:23:28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

2.1 长大线形交通基础设施应急抢修与快速保通技术

课题中期检查、项目中期预验收会议

2025516日,由同济大学李辉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大线形交通基础设施应急抢修与快速保通关键技术”课题中期检查、项目中期预验收暨变更调整专家论证会议在上海顺利召开。项目责任专家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部伍军部长、北京建筑大学伊廷华教授,项目咨询专家深圳大学杜彦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岳清瑞教授、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公司原总工程师郑健、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原副司长刘家镇、华东交通大学罗文俊教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张玉芳研究员、浙江大学梅国雄教授、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施钟淇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发展研究所董莲莲正高级会计师、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谭昳高级会计师出席会议。同济大学副校长石振明教授、同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罗巍教授、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孙立军教授、同济大学交通学院郭忠印教授、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李兴华教授,项目负责人、各课题负责人及课题骨干等60余人参加会议。

参会人员合影

孙立军教授主持本次会议开幕式,向参会专家和项目组致以感谢,并宣布交通部科技司原副司长刘家镇担任专家组组长,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部伍军部长担任副组长。随后,同济大学副校长石振明教授、同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罗巍教授致辞。


孙立军教授主持开幕式

石振明副校长致辞

罗巍副院长致辞

课题中期检查、项目中期预验收以及变更调整专家会议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原副司长刘家镇主持。首先,各课题负责人西南交通大学刘先峰教授代表课题一“长大交通廊道灾情立体侦测与结构灾变快速检测全息评估技术及装备”、同济大学李辉教授代表课题二“全结构灾变破坏-加固措施模拟仿真与多层级-多目标-多主体抢修决策技术”、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建蓓正高级工程师代表课题三“长大线形路基原位修复与桥梁损伤结构破除-替换-补强快速保通技术”、山东大学庄培芝教授代表课题四“隧道灾源非开挖靶向处置与钻-注-支快速高强加固技术及装备”、中山大学郭成超副教授代表课题五“交通基础设施结构伤损部位早强增韧加固材料与快速修复装备”分别做课题中期执行进展与中期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汇报;随后由项目负责人李辉教授汇报变更调整情况;最后由李辉教授进行项目中期执行进展与下一步工作计划汇报。

刘家镇原副司长主持会议

刘先峰教授做课题一汇报

李辉教授做课题二汇报

刘建蓓正高级工程师做课题三汇报(线上)

庄培芝教授做课题四汇报

郭成超副教授做课题五汇报

李辉教授做变更调整及项目中期预验收情况总体汇报

项目咨询专家组在听取各课题中期执行进展、变更调整情况以及项目中期执行进展汇报,并审阅相关材料后,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阶段目标明确、研究内容重点突出,中期任务按计划完成,各课题指标符合中期验收标准,项目组织管理规范有序;财务专家对变更调整的合规性及合理性予以认可,认为变更方案与任务需求匹配。专家组建议后续进一步加强课题之间的融合交叉,推进项目成果应用示范,并针对典型灾毁场景开展针对性研究。

杜彦良教授指导


岳清瑞教授指导

朱合华教授指导

郑健原总工程师指导

伍军部长指导

施钟淇主任指导

刘家镇原副司长指导

梅国雄教授指导

伊廷华教授指导

罗文俊教授指导


项目简介: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长大线形交通基础设施应急抢修与快速保通关键技术”2023YFB2604000)项目由同济大学牵头,联合西南交通大学、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10家单位进行技术攻关,聚焦公路、铁路2类长大线形交通基础设施中的路、桥、隧3种主要结构的9类典型灾毁,突破“灾毁评估-抢修决策-应急保通”关键技术与装备瓶颈,实现“灾毁评估全息化、抢修决策科学化、应急保通快速化”,开展应用验证,提升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灾后应急抢修与快速保通能力。


BACK TOP

联系人:李辉 电话:021-69581065 邮箱:hli@tongji.edu.cn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626室

版权所有©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

Copyright 同济大学可持续交通研究组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